我们知道,中国的家用电是220伏,美国的是110伏,欧洲一些国家是230伏等,其中大部分国家都是220伏。
笔记本电脑的电源中内置了变压器,使得电脑可以在不同标准下正常运行。反之,电视和冰箱等大部分家用电器则只能在一种标准下运转。
要想在中国用美国冰箱,你必须要单独买一个变压器,把220伏的电源转换成110伏。同样,在美国用中国电视,也只能单独买一个变压器,把110伏的电源转换成220伏的。
为什么这些家用电器不能像笔记本电脑一样到处通用呢?
传送220伏的电比110伏要稍微便宜一些,同时也稍微危险一点。到底采用哪套输电系统,大多数国家都曾进行过相当广泛的论证,而一旦作出决策,国家就会向选中的系统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指望各国改用统一的供电标准,在近期内是不现实的。所以,带着电器跨国旅行的人,需要找些办法来保证这些电器能在不同的供电标准下使用。
给所有电器内置变压器,无疑能满足这一需求,但这么做会增加电器的制造成本。绝大多数的冰箱、洗衣机、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恐怕不会有出国旅行的机会,所以,给它们加装内置变压器的额外支出,也就没什么道理。
笔记本电脑却是个例外,尤其是在它刚诞生那段时间。当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人,大多是需要带着它们国内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内置了变压器。
这就符合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某项功能的确有用,可用得着它的时候很少,那这项功能添加到产品身上的可能性就不大,反之亦然。
(来源:《牛奶可乐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