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之示范效应: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学经验要学实质而非依样画葫芦,当经验成堆、模式成群时,别忘了择善而从,切不可鹦鹉学舌。在个人发展上,应该坚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千万别陷入东施效颦的陷阱。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病。有一天,她的病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

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儿女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并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躲起来。

“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西施手捂胸口而皱眉的样子无疑给东施带来了负面的示范效应。西施抚胸而皱眉的前提条件是她具备这样的特质,像东施那样不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无论怎样皱眉头也不会美。从西施的角度可以归纳出示范效应,但从东施的角度来看就是照搬模式了。

“示范效应”这个名词最早是心理学家对人类行为研究所作的总结,现在已广泛地被经济学家用于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人类的消费行为。

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是指某些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支出和收入的高低变化对其他消费者和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即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在空间上进行相互比较,试图在消费水平上超过别人或至少不低于同一阶层的其他人。所以,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影响。

就低收入家庭而言,它的收入虽低,但因顾及它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

示范效应往往是双向的,这就是所谓坏榜样和好榜样所带来的影响。从动态上看,示范效应最终会使少数成为主流。

(选自《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