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时”而动,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时也,命也。” 时到了,命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结果怎样,天注定。

时,是人生的曾经;时,是人生的经历;时,是人生的机遇;时,是人生的展现;时,是人生的转变;时,是人生的待见;时,是人生的命运;时,是生命的结束。

孔子晚年读《易经》让他最有感想的就是这四个字:“时也,命也。”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能,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这也提醒我们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时机到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人做事都要掌握时势和时机,时机不对就不要出头。“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被虾戏。” 没有时机,就不要盲动,盲动只会落得被动。

就要像龙一样,把握时机,做到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懂得“时”,就要做到守时。时机,时势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我们无法创造时机,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时机,把握时机。这就是守时。

一个守时的人,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让时机白白溜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锥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即使力可拔山,气概过世人的项羽也有“时不利兮奈若何”的悲叹。回想当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英雄也只能“时不利兮奈若何”的哀叹,最终乌江自刎,遗恨千古。

不管“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其核心还是一个字“时”。时机未到,则潜伏不动,静若处子。时机一到,则顺势而发,动如脱兔。

孔子最大的贡献在“时”

一般人都会认为孔子最伟大的地方是提出一个“仁”字,其实并不是。没有果仁哪里来果实,没有果仁这个果子,怎么能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所以“仁”并非孔子提出来的,它很早就有。

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在“时”,时间的时。孔子讲过“圣之时者也”。孔子带那么多弟子,最起码有七十二贤,所以孔子是至圣。

孔子告诉我们,就算你是圣人也没办法选择时间。就算你是圣人,也只能随着时去做自己的调整,这叫做顺时应命。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对时非常重视。

你无法选择你降生的年代,你无法选择时间,你能做到的,就是等待时。时辰一到,你没有把握住,时辰失掉以后,也只是白白的花费力气。这样你才懂得孔子为什么讲“时也,命也。”

依时而动,依时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尽人事,最后还要听天命。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我们支配不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尽人事,听天命。

孔子经常讲的“时也,命也”并不消极,更加重要的是,你要依时而动,依时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读懂这一个“时”字,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情势就都变了。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同样的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中国人知道一定要守时待命。即使一切都准备好了,还是不能动,一定要守到那个时。时一到,马上就出动,自然很快就完成了。时没有到就动,别人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反而干不成事,就是这个道理。

(网络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