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类似的疑问:中国粮食产量那么高,为什么还是有人饿肚子?地球海洋里那么多水,为什么还要提倡节约用水?三峡发电站的电可以照亮半个中国,为什么还要拉闸限电?等等。
其实这种矛盾,无非是两种情况造成的:一是需求太多;二是浪费太多。
而石油、天然气作为一国的战略能源,进口的原因更多则是为了满足巨大的需求。
供给侧改革,“煤改气”、环保推升天然气需求量
中国以往使用传统煤电作为发电方式,但在环保压力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驱使下,改革迫在眉睫。政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以来,受煤改气政策驱动,天然气消费猛增。根据发改委数据,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4.7%。2018年1-6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7.5%,考虑可能有部分进口管道气进储气库,实际消费量增速估算在10%左右。
中国天然气进口量持续增长
天然气的需求暴增使得中国开始通过管道天然气和LNG来进口。2017年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气自产量62%,进口38%,进口需求很大。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1-6月,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长20%,5月和6月单月同比增速均高达31%。夏季增加管道气进口量,可能用于冬季平抑气价。进口LNG方面,预计2018-2020年,LNG接收站的使用率将维持在80%左右,冬季使用率将超100%,反映出国内天然气供需将保持紧张状态。
石油供不应求,美国竞争压力大
美国的页岩油革命使得美国的原油产量暴增。根据EIA最新数据,美国产量已经高达1170万桶/天。出口方面,自2015年解除原油出口禁令以来,出口量逐年增加,2018年整体出口量在200万桶/天左右,而2016年,这个数字仅为50万桶。
美国的原油跟我们有啥关系?因为原油是战略储备,按照国际惯例,一般原油储备量为90天以上。美国和日本分别约为150天,而我国仅为40天。所以面对美国原油的增产,中国压力山大。
根据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2017年石油产量增速为-3.8%,截至2017年过去10年,年均产量增速仅为0.8%。而2017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速为3.9%,截至2017年过去10年,年均消费量增速高达5%。一个0.8,一个5,缺口不是一般的大。
能源安全日益严峻
2017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升至72.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上升至近40%。但近期外部环境和国内基本面的恶化,能源安全关乎一国可持续发展安危。而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也会对国内造成输入性通胀。2018年,在三桶油资本支出计划中,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合计达2861-2961亿元,同比增长18%-22%,就是希望在严峻的环境下尽快开发石油,满足国内战略能源的需求。
(来源: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