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五尺度,留一点空间,多一分退路

古人云,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做任何事都要讲究一个尺度,不能做得太过头,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真正的大智慧,便是懂得适可而止。

老祖宗有五句待人接物的至理名言,理解其中智慧,人缘水涨船高。

行于世,

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

当知人,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当责人,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当敬人,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当让人,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一、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

释义: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必事事探究到底,否则难免会心生怨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有不想被别人了解的一面,尊重对方的隐私,这是人际交往的底线。例如同事之间,你们的接触通常在工作上,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人品有一定了解即可。至于他们的家庭或感情生活,这些都与你无关,适当的关心即可,无需过多干涉。

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尊重对方的界限,不要轻易越界,否则会给别人造成压力,让对方感觉不自在。甚至,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隐私,对他们的私生活干涉过多,还会引起他的反感。

二、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释义:对一个人即使非常了解,但不用把话都说尽,否则很难当朋友。

人与人相处,说话的方式非常重要。即便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如果不注意说话的方式,说话口无遮拦,也很容易影响彼此的感情。

发现对方的缺点时,如果你说得太直接,很容易伤到对方的自尊心。虽然你出于一片好意,但对方听到也会觉得不舒服,对你的意见未必能接受。如果对方恰好是小气的人,很容易因此记恨你,到时连朋友都做不了。

三、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释义: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严厉,否则会让别人远离你。

指责别人的目的,在于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很多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将这种行为当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所以,他们在指责别人的时候,经常言辞激烈,会让对方觉得难堪。

在家庭中,如果在家里经常教训子女,会阻碍家人之间的正常沟通,无形中会让他们产生惧怕心理,逐渐形成代沟。在工作中,经常训斥自己的下属,非但不能得到他们的爱戴,反而会让他们越来越疏远。时刻谨记,理性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苛责别人发泄情绪,是一种不成熟的做法。

四、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释义:尊敬一个人,不必卑微到极致,否则会让自己丢了骨气。

在待人接物时,做到“谦虚”二字已经足矣。把握不好尺度,过于谦卑,很容易给别人不够自信的感觉。如果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太低,把对方捧得很高,更加会给别人谄媚逢迎的印象。

所以说,人际交往中,要尊敬别人,但不必刻意贬低自己。对待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必因为对方的身份或财富,对别人曲意逢迎。保持自己的风度,才能换来别人同等的尊敬。

五、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释义:谦让别人时无须退让到底,否则会行路艰难。

做人,不要一味的退让,一味的退让只会让人觉得你是没有底线的,不会为你赢来尊重,可以退让,但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只会一味地当一个烂好人,当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时,要敢于说不。

一味的妥协退让并不会让你找到出路,相反只会陷入困境,无路可走。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要学会判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待人时苛求完美,天下就没有可交的人。常言道,彼此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为人处世不必事事追求极致,给他人留一点空间,也是给自己留一分退路。在这五件事上不做尽,人缘会水涨船高,越来越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