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开始的穷人与富人,思维方式决定贫富差距

从前有一个穷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在佛祖面前哭泣,诉说着他的生活有多艰辛,每天做很多事,累得半死半活,还没有钱。

哭了很久很久,他开始抱怨起来:“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有钱人可以什么都不干,还那么有钱,而穷人就要天天累得半死,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佛祖听后,反问他:“那你觉得怎样才算公平?”

穷人说:“我要让富人和穷人一样,没有钱,跟我干一样的活,要是富人还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微笑着说:“那好吧。” 于是就把一位富人变得和穷人一样穷,并给了他们俩每人一座煤山,每天的食物可以用挖出来的煤卖掉的钱来购买,不过需要一个月之内把煤山挖完。

第二天,富人和穷人就一起开始刨山挖煤了,穷人平时干粗活做惯了,很快他就挖了一车煤,拉到集市上卖了钱,然后把这些钱全部买了吃的,拿回家去给家人解馋。

而富人就可怜了,平时没干过重活的他,到了傍晚时分才挖满一车煤,到集市卖了钱,不过他并没有把钱用完,只是买了几个馒头,其他的钱存了起来了。

第二天,穷人依旧早早起来挖煤,而富人却先去了集市,用昨天存的钱雇了两个膀大腰圆的穷人回来,他们两个给富人挖煤,富人站在一边监督着,不到半天功夫就挖出好几车的煤,富人用卖煤的钱又雇了几个穷人,一天下来,他除了给工人开工资,剩下的钱比那个穷人赚得多的多。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穷人只挖了煤山一角,每天赚的钱都用来买好吃的,好喝的,没有想过要存钱;而富人半个月前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很多钱,他又用这些钱做了买卖,很快又成为一个富人。

从此以后,穷人再也不抱怨了。有时候,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是你有没有头脑,借多少力,去做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