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修身》篇中有句古语是这样写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路途虽然遥远,但只要一直走下去,终有走到的那一天;事情虽然很难处理,但只要一直做下去,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却一味懊悔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从而忽视了别人成功背后付出的汗水与艰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有多少人口口声声说着自己的梦想,却从未向梦想付出一步行动,曾几何时,心中的梦想也逐渐变成了模糊的记忆。
翻开史书,我们看到的每一位成功者,无不是历尽千辛万苦,经历无数次失败,一步一步才获得成功的喜悦。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行动永远胜于空谈,赵国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导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国。
不管你的梦做得有多美好,你都不可能真正拥有梦中的东西,梦终归只是梦,只有化作行动,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成功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你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
很多事,不是我能不能,而是我要不要。
有志者事竟成,当一个人鼓足勇气迈出第一步,会发现,做一件事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更主要的是缺乏行动的勇气。
只要开了头,再接着做下去,就会感觉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也都没有那么难。
千万别害怕开始时的跌倒与挫折,也不必担心未来的结果是否令自己满意,只要踏踏实实地走好现在的每一步,当我们站在终点时,自然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行动就像是火种,一旦点着,就会燃烧出熊熊大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荀子·修身》
原文: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蹞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译文:千里马一天能奔跑千里,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达到。但是,如果用有限的气力要去穷尽无尽的路途,追赶起来没完没了,那么即使劣马跑断了骨头,走断了脚筋,一辈子也不能赶上千里马啊!如果有个终点,那么千里的路程虽然很遥远,也不过是快点、慢点,早点、晚点而已,怎么不能到达目的地呢?不知道走小路的人,是用有限的力量去追逐那无限的目标呢?还是也有个一定的范围和止境呢?对那些“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考察、辨析,不是不明察,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们,是因为有所节制啊。那些怪异的行为,并不是不难做到,但是君子并不去做,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所以学者说:“当别人停下来等待我的时候,我就努力赶上去,这样或慢或快,或早或晚,怎么不能一同到达目的地呢?”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那么即使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千里;土堆积起来没完,山丘也能够堆成;堵塞水源,开通沟渠,即使是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千里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至于人的资质,即使相距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千里马那样悬殊吗?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千里马拉的车却不能到达,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如果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虽然很小,但不做就不能完成。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他们是不可能超过别人的。